close

有一種東西,叫做「回憶」…


升高二的暑假有個很奇妙的打工,是替當時參加還未廢除的國代還臨時國代選舉的候選人,到台北市各個大小眷村去跟榮民老杯杯做訪談。要不是莫名爭取到這一份暑假打工機會,道道地地的台北人宅女蔓在下我,可也從沒那個機會踏進所謂的「眷村」一步。


對於十七八歲時的宅女蔓來說,當時的四四南村永遠都是給我怎麼可以有這麼小的房子空間、然後裡面卻住一大家子的疑惑…(長大後就知道這種事稀鬆平常啦)。偶而會有幾間經過整修,整體呈現舒適又寬敞的新穎屋舍夾雜於許多陳舊小屋之中,反倒是這樣「與眾不同」的翻新房子會讓我們一群高中生嘖嘖稱奇,並大嘆說自己也好想住在漂亮新家裡喔,哈。

如此整齊的外觀可不是原來的樣貌。


我不是眷村人,但或許因高中這一個暑假的結緣,宅女蔓對於眷村也是有種說不出的感情。誰叫…當時我們這幾個高中女生常常陪那些孤苦無依、單獨一人住在眷村小屋中的老杯杯,聊天聊到每個人都拿衛生紙猛擦淚呀…。


而現在舊眷村拆了,只留下少少幾棟作為社區文化保存。空出的土地移去發展出人潮、錢潮、車潮都厲害的商圈,只剩下新舊交錯共存的影像畫面,有點衝突但也有不相容的美感。


若非親身與過往有接觸,可能就不覺得眷村後方新蓋的101會有這麼強烈的對比了吧。


像是哥倆好地緊鄰的兩扇門,會是我以前敲過的大門之一嗎?


不過我倒記得很清楚,牆上的對聯是喜氣大紅色的。


紅白條木門之所讓人感到無比親切,是因為以前小時候,在台北市到處都看得到這樣的大門呀。


喜歡看「光陰的故事」,是因為想到高中暑假那兩個月打工的快樂回憶吧。


短短兩個月與眷村接觸的時間中,大部分會出現的情節差不多就是一堆什麼媽跟什麼媽在閒聊,還有哪家小朋友又跟誰在玩的劇情。


不過當時還留在眷村裡的居民,除了老人…也就是小孩了,年輕人少之又少。所以大家看到我們一大群高中生忽然出現時,反而是在驚訝後主動跟我們聊天,問我們到這裡幹嘛、在哪唸書、功課好不好、要認真考大學之類的,哈(就都是遇到婆婆媽媽跟阿公阿嬤啊)。


如果是隻身在台的榮民老杯杯,大多會在上述問題結束後,再悠悠的開始講起他自己的生活,有多想念老家、想念還在或不在的家人朋友、多希望在他過往後能有人「帶」他回老家安葬等。最後一定再補一句:你們這些年輕人真好,肯在這兒陪我老頭兒講講話…(哭了我==)。


眷村生活不一定都像「光陰的故事」演得那般快活。


很多時候,多到不可數的老杯杯就是自己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度過每一天…。


同樣一盞燈照在路上,每一家上演的故事都不同。


相似的窗台裡卻都是不一樣的劇情。


有歡喜就有悲傷,有悲傷也有歡喜,事物都有一體兩面就是這道理。


放開心胸記住那些美好,不愉快的就慢慢淡忘吧。


強韌的生命力是經由歲月歷練而來。


跳tone太快,忽然轉不過來的照片,哈。就…用很有日本風帶過去如何。


其實是回憶已走完,江郎才盡掰不下去所以詞窮(拍桌大笑)。還是回歸純粹欣賞這代表台灣一部分歷史,由國民黨政府時期遺留至今的文物本身意義上吧。


紅磚牆有中到宅女蔓的點,狂拍都停不下來。


小學有一次到同學家玩,爺爺是國民黨高層而配給的日式宿舍就是這樣令人記憶鮮明的木板門。門後那條木閂鎖好好玩,有點像三合院古厝在關門的感覺,兩個小女生開開又關關,玩得不亦樂乎。


週日遇上休館,沒能進去參觀眷村屋相關文物展出。但透過大玻璃窗,宅女蔓也不覺得這樣的屋內擺飾離自己太遠,小朋友的時候去鄉下玩就都是這種房子。


四四南村即便只剩這麼一小部分,曾經出現在高中生活裡的片段,怎樣都好像不會由腦海中剔除,哪怕清楚中已漸漸模糊了的細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宅女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